色彩的错视与幻觉
来源:
|
作者:宏津盛化工直接染料
|
发布时间:2019-05-08
|
2689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并不会立刻消失,这种视觉现象叫做视觉后像。视觉后像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也称为视觉残像。如果眼睛连续视觉两个景物,即先看一个后再看另一个时,视觉产生相继对比,因此又称为连续对比。视觉后像有两种:当视觉神经兴奋尚未达到高峰,由于视觉惯性作用残留的后像叫正后像;由于视觉神经兴奋过度而产生疲劳并诱导出相反的结果叫负后像。无论是正后像还是负后像均是发生在眼睛视觉过程中的感觉,都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景像。
当外界物体的视觉刺激作用停止以后,在眼睛视网膜上的影像感觉并不会立刻消失,这种视觉现象叫做视觉后像。视觉后像的发生,是由于神经兴奋所留下的痕迹作用,也称为视觉残像。如果眼睛连续视觉两个景物,即先看一个后再看另一个时,视觉产生相继对比,因此又称为连续对比。视觉后像有两种:当视觉神经兴奋尚未达到高峰,由于视觉惯性作用残留的后像叫正后像;由于视觉神经兴奋过度而产生疲劳并诱导出相反的结果叫负后像。无论是正后像还是负后像均是发生在眼睛视觉过程中的感觉,都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景像。
正后像
节日之夜的烟花,常常看到条条连续不断的各种造型的亮线。其实,任意一瞬间,烟火无论在任何位置上只能是一个亮点,然而由于视觉残留的特性,前后的亮点却在视网膜上引成线状。再如你在电灯前闭眼三分钟,突然睁开注视电灯两三秒钟,然后再闭上眼睛,那么在暗的背景上将出现电灯光的影像。以上现象叫正后像。电视机、日光灯的灯光实际上都是闪动的,因为它闪动的频率很高,大约100次/秒上,由于正后像作用,我们的眼睛并没有观察到。电影技术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发明的,在电影胶卷上,当一连串个别动作以16图形/秒以上的速度移动的时候,人们在银幕上感觉到的是连续的动作。现代动画片制作根据以上原理,把动作分解绘制成个别动作,再把个别动作续起来放映,即复原成连续的动作。
负后像
正后像是神经正在兴奋而尚未完成时引起的,负后像则是经兴奋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因此它的反映与正后像相反。例如:当你长时间两分钟以上的凝视一个红色方块后,再把目光迅速转移到一张灰白纸上时,将会出现一个青色方块。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可解释为:含红色素的视锥细胞,长时间的兴奋引起疲劳,相应的感觉灵敏度也因此而降低,当视线转移到白纸上时,就相当于白光中减去红光,出现青光,所以引起青色觉。由此推理,当你长时间凝视一个红色方块后,再将视线移向黄色背景,那么,黄色就必然带有绿味红视觉后像为青,青+黄=绿,参见下表。
又例如:在一白色和灰色背景上,长时间地两分钟以上注视一红色方块,然后迅速抽去色块,继续注视背景的同一地方,背景上就会呈现青色方块。这一诱导出的补色时隐时现多次复现,直至视觉的疲劳恢复以后才完全消失。这种现象也是负后像。明度对比也会产生负后像。
先看的色彩 后看的色彩 对比后的色彩感觉
红 橙 黄味橙
红 黄 绿味黄
红 绿 蓝味绿
红 蓝 绿味蓝
红 紫 蓝味紫
橙 红 紫味红
橙 黄 绿味黄
橙 绿 蓝味绿
橙 紫 蓝味紫
橙 蓝 紫味蓝
黄 红 紫味红
黄 橙 红味橙
黄 绿 蓝味绿
黄 蓝 紫味蓝
黄 紫 蓝味紫
绿 红 紫味红
绿 橙 红味橙
绿 黄 橙味黄
绿 蓝 紫味蓝
绿 紫 红味紫
蓝 红 橙味红
蓝 橙 黄味橙
蓝 黄 橙味黄
蓝 绿 黄味绿
蓝 紫 红味紫
紫 红 橙味红
紫 橙 黄味橙
紫 黄 绿味黄
紫 绿 黄味绿
紫 蓝 绿味蓝
灰色的背景上,如果注视白色或黑色方块,迅速抽去白色或黑色方块,灰底上上将呈现较暗或较亮的方块。
视觉负后像的干扰常常使我们在判断颜色时发生困难。例如,初学色彩者在练习看色时,长时间的色彩刺激会引起视觉疲劳而产生后像,感受色彩的灵敏度不断降低,色彩分辨能力迅速下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注意观察与看色的节奏,避免视觉疲劳。
同时对比 结果使相邻之色改变原来的性质,都带有相邻色的补色光。
例如:
同一灰色在黑底上发亮,在白底上变深。同一黑色在红底上呈绿灰味,在绿底上呈红灰味,在绿底上呈红灰味,在紫底上呈黄灰味,在黄底上呈紫灰味。同一灰色在红、橙、黄、绿、青、紫底上都稍带有背景色的补色味红与紫并置,红倾向于橙,紫倾向于蓝。相邻之色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方向。红与绿并置,红更觉其红,绿更觉其绿。色彩同时对比,在交界处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又称为边缘对比。现将色彩同时对比的规律归纳如下:
1、亮色与暗色相邻,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灰色与艳色并置,艳者更艳,灰者更灰;冷色与暖色并置,冷者更冷、暖者更暖。
2、不同色相相邻时,都倾向于将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3、补色相邻时,由于对比作用强烈,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彩的鲜明度也同时增加。
4、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增加而增加,同时以相邻交界之处即边缘部分较为明显。
5、同时对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邻时才能产生,其中以一色包围另一色时效果较为醒目。
强化同时对比效果的方法:
(1)提高对比色彩的纯度,强化纯度对比作用;
(2)使对比之色建立补色关系,强化色相对比作用;
(3)扩大面积对比关系,强化面积对比作用。
抑制的方法:
(1)改变纯度,提高明度,缓和纯度对比作用;
(2)破坏互补关系,避免补色强烈对比;
(3)采用间隔、渐变的方法,缓冲色彩对比作用;
(4)缩小面积对比关系,建立面积平衡关系。
例如:橙色底上配青灰能强化同时对比作用;而橙色底上配黄灰就能抑制同时对比作用。
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说明了人类的眼睛只有在互补关系建立时,才会满足或处于平衡。视觉残像的现象和同时性的效果,两者都表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生理上的事实,即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如果这种补色没有出现,视力还会自动地产生这种补色。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便会在视觉中建立准确的平衡。伊顿提出的补色平衡理论揭示了一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对色彩艺术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色彩构成过分暖昧而缺少生气时,那么互补色的选择是十分有效的配色方法,无论是舞台环境色彩对人物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还是商品广告及陈列等等,巧妙地运用互补色构成,是提高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补色平衡理论在医疗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用。根据视觉色彩互补平衡的原理,手术室、手术台、外科医生护士的衣服一般都采用绿色,这不仅因为绿色是中性的温和之色,更重要的是绿色能减轻外科医生因手术中长时间受到鲜红血液的刺激引起的视觉疲劳,避免发生视觉残像而影响手术正常进行。
色彩的前进与后退感
色彩具有前进、后退感是色彩设计者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生理学上讲,人眼晶状体的调节,对于距离的变化是非常灵敏的,但是它总是有一定的限度,对于波长微小的差异就无法正确调节。眼睛在同一距离观察不同波长的色彩时,波长长的暖色如红、橙等色,在视网膜上形成内侧映像;波长短的冷色如蓝、紫等色,则在视网膜上形成外侧映像。因此暖色好像在前进,冷色好像在后退。
色彩的前进、后退感除与波长有关,还与色彩对比的知觉度有关,凡对比度强的色彩具有前进感,对比度弱的色彩具有后退感;膨胀的色彩具有前进感,收缩的色彩具有后退感;明快的色彩具有前进感,暧昧的色彩具有后退感;高纯度之色具有前进感,低纯度之色具有后退感。色彩的前进、后退感形成的距离错视原理,在绘画中常被用来加强画面空间层次,如画面背景或天空退远可选择冷色,色彩对比度也应减弱;为了使前景或主体突出应选择暖色,色彩对比度也应加强。
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感
据说法兰西一开始是由面积完全相等的红、白、蓝三色制成的旗帜,但是旗帜升到空中后在感觉是三色的面积并不相等,于是召集了有关色彩专家进行专门研究,后来把三色的比例调整到红35%、白33%、蓝37%的比例时才感觉到面积相等。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当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同时通过水晶体时,聚集点并不完全在视网膜的一个平面上,因此在视网膜上的影像的清晰度就有一定差别。长波长的暖色影像似焦距不准确,因此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影像模糊不清,似乎具有一种扩散性;短波长的冷色影像就比较清晰,似乎具有某种收缩性。所以,我们平时在凝视红色的时候,时间长了会产生眩晕现象,景物形象模糊不清似有扩张运动的感觉。如果我们改看青色,就没有这种现象了。如果我们将红色与蓝色对照着看,由于色彩同时对比的作用,其面积错视现象就会更加明显。
色彩的膨胀、收缩感不仅与波长有关,而且还与明度有关。由于“球面像差”物理原理,光亮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影像的轮廓外似乎有一圈光圈围绕着,使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影像轮廓扩大了,看起来就觉得比实物大一些,如通电发亮的电灯钨丝比通电前的钨丝似乎要粗得多,生理物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光渗”现象。歌德在《论颜色的科学》一文中指出: “两个圆点同样面积大小,在白色背景上的黑圆点比黑色背景上的白圆点要小1/5。”同一个人。日出和日落时,地平线上仿佛出现一个凹陷似的,这也是光渗作用而引起的视觉现象。
宽度相同的印花黑白条纹布,感觉上白条子总比黑条子宽;同样大小的黑白方格子布,白方格子要比黑方格略大一些。商超中,小商品、小包装若要使它显眼一些,宜采用鲜艳的浅色;如果要它显得精致,宜采用沉着的深色或黑色。为了扩大建筑或交通工具的室内空间感,色彩设计宜采用乳白、浅米、象牙等淡雅明快的色调,像卫生间等特别狭小的空间还可以利用镜子作墙面,利用镜子的反射来增加面积的宽畅度和明亮度。
流行色
流行色 FashionColor
一、流行色概念
流行色的英文名称是Fashion Color,意为时髦的、时尚的色彩。
二、流行色研究机构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成立了权威性的研究机构,来担任流行色科学的研究工作。如:伦敦的英国色彩评议会BRITISH COLOUR COUNCIL, 纽约的美国纺织品色彩协会AMERICAN TEXTILE ASSOCIATION及美国色彩研究所AMERICAN COLOUR AUTHORITY,巴黎的法国色彩协会LOFFICIEL DELACOURLEUR,东京的日本流行色协会等。1963年,英国、奥地利、匈牙利、荷兰、西班牙、联邦德国、比利时、保加利亚、日本等十多个国家联合成立了国际流行色协会INTER COLOUR。中国于1982年加入。国际流行色的预测是由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的“国际流行色协会”完成。国际流行色协会各成员国专家每年召开两次会议,讨论未来十八个月的春夏或秋冬流行色定案。协会从各成员国提案中讨论、表决、选定一致公认的三组色彩为这一季的流行色,分别为男装、女装和休闲装。国际流行色协会发布的流行色定案是凭专家的直觉判断来选择的,西欧国家的一些专家是直觉预测的主要代表,特别是法国和德国专家,他们一直是国际流行色界的先驱,他们对西欧的市场和艺术有着丰富的感受,以个人的才华、经验与创造力就能设计出代表国际潮流的色彩构图,他们的直觉和灵感非常容易获得其它代表和世的认同。
三、流行色预测理论
流行色的预测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是一门预测未来的综合性学科,人们经过不断的摸索,分析,总结出了一套从科学的角度来预测分析的理论系统。
时代论:当一些色彩结合了某些时代的特征,符合大众的认识、理想、兴趣、欲望时,这些具有特殊感情力量的颜色就会流行开来。如:70年代由于尼克松访华引起的中国热,带领了中国及东方特色的传统色彩风靡于世;由于近些年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海洋色,水果色、森林色成为大众所热衷的喜好。
自然环境论:随着季节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的影响,不同季节的人们喜爱的颜色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国际流行色协会每年发布的流行色也分为春夏季和秋冬季两大部分,春夏的比较明快,具有生气,而秋冬的则比较深沉、含蓄。
生理心理论:对于流行色的研究须要考虑人们的审美心理,人们反复受到一种颜色的视觉刺激一定会感到厌倦,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一些与以往的颜色有区别的颜色出现,一定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引起新的兴趣。
民族地区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教育、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传统风俗等的因素不同,所喜爱的色彩也是千差万别的。中东的沙漠国家,因为很少看见绿色,几乎所有的旗上都有绿色的标记。法国人对草绿色有很强的偏见,因为这能让他们想起法西斯的陆军军服。
优选论:优选论的观点是从前一年的消费市场中找出主色构成下一年的流行色谱,这是因为色彩的流行常带有惯性的作用,建立在市场统计的理论基础之上。